2018湖南省考时政热点:“2分电影”应从恶评中学会尊重观众
为什么说有趣呢?首先,豆瓣评分是系统综合统计网友评分的结果,并非豆瓣网自行打分,所以出品方指责豆瓣的行为很可笑。其次,电影评分有高有低很正常,但低到2分这个不能再低的水平,相当于考试得零蛋,就不正常了,应当考虑一下电影之外的原因。
在出品方炮轰豆瓣之后,众多网友争相涌向豆瓣,直言没看过也要给该电影打2分,恰恰说明了问题——这个最低分现象,如果说一开始还只是因为电影没赢得观众,那么现在已经无关电影好坏,而成了网友看不惯出品方态度的意气之争。所以,该电影的遭遇,与出品方特别是导演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给电影评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件很主观的事,这既给了电影争议的空间,也提醒电影人不能忘记一个重要原则——电影是面向观众的。除非是完全不追求利润回报的实验电影,出品方就算不去刻意取悦观众,也绝不能站到观众的对立面上去,而《纯》班子的态度可谓反面教材。
面对观众质疑,出品方没有虚心接受批评,而是端得高高的,一再强调自己有多努力,导演有多优秀,专家评价有多高……面对豆瓣低分,出品方的反应是“有黑幕!你们是水军!”不管电影本身好不好,反正容不得别人说不好,往重里说是把观众当敌人,往轻里说也是小看观众的欣赏水平,网友不怼你怼谁?!
确实有观众“不识货”、低估了电影价值的可能,但说句不客气的,电影人既然选择这项事业,就得承担这个风险。举凡世上的大导演,谁没有过几部不卖座或有争议的作品呢?谁又能说,这些电影就一定不好?容得下批评,挺得过低谷,才有打翻身仗的可能。《纯》出品方在炮轰豆瓣的文章中说“一名12年用心打造电影、决心给中国电影做贡献的优秀青年导演可能就被你们毁掉了!”未免幼稚。须知一部作品的恶评毁不掉一个导演的才华,虚伪的过誉却有这个可能;一个需要大家捧着才能走下去的导演,真不适合这个行业。
《纯》的导演身兼编剧和男主角,还亲自为主题曲作词作曲,足见他对这部作品投入心血颇多,其野心和雄心也可想而知,但这些都不等于“成功”二字;而一次失利也不意味着只能梦碎于此。不过,从这次事件来看,《纯》班子要是不想重蹈覆辙,需要在尊重和理解观众上补补课,除了努力打磨好作品,还得戒骄戒躁,面对批评的声音时,学会谦卑和反省。观众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条:电影本身的质量和出品方的态度。在电影行业里,无论新人还是前辈,都得遵循这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