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9/28】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现在再艰险,我们也要走过去!
考教师 就选湖南山香
山香教育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开发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及培训的专业机构,山香教师资格培训学校以其卓越的经营理念,科学的培训体系,优质的服务水平,强大的师资团队,曾多次被省,市教育部门评为"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先进学校""新型教师培训示范学校"为各省市区事业单位和中小学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好评特岗考试QQ群:766458354
山香教师招考群2:596078138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1:417170343
1.“理达情不通,通情不达理”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 )
A.多样性
B.独立性
C.矛盾性
D.现实矛盾
2.儿童品德心理发展的动力源于儿童品德心理发展的( )
A.内部矛盾
B.外部矛盾
C.客观矛盾
D.现实矛盾
3.孙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他这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验别人感受能力称为( )
A.同情
B.理解
C.接纳
D.移情
4.品行不良的学生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过程包括( )
A.醒悟、转变和自新三个阶段
B.清醒、自责和转变三个阶段
C.醒悟、自责和自新三个阶段
D.清醒、自责与自新三个阶段
5.课堂上,学生不再取悦老师而是取悦同伴,有些学生甚至开始检验和否定权威,最常表现出这种行为的学生始于( )
A.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阶段
B.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阶段
C.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
D.初中和高中阶段
6.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是教师的( )
A.权威
B.师爱
C.人格
D.能力
7.美国心理学家恩梅·伊伏特逊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业学习时间取决于学生对功课的( )
A.情感和兴趣
B.注意和认识
C.注意和兴趣
D.情感和意志
8.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强化的结果,而最常见的强化物是( )
A.获得教师或同伴的关注
B.满足好奇心
C.逆反心理
D.对抗教师权威
9.教师在处理课堂纪律时,常使用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等决策来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该老师使用的决策属于( )
A.应用后果
B.言语提示
C.反复提示
D.非言语线索
10.德育目标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及教育者的德育业绩具有( )
A.认识功能
B.扩展功能
C.巩固功能
D.评价功能
1.C【解析】品德心理结构的矛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一方面是指知、情、意、行之间的对立、不适应。例如:“理达情不通”,即道理上明白,感情上受不了;或“通情不达理”,即感情上同情,但道理上讲不通;或“知”“行”脱节,即认识和行为的脱节现象。
(2)另一方面是指知、情、意、行四要素之间发展方向与水平的不适应。“理达情不通,通情不达理”即知情意行之间的对立、不统一,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矛盾性。
2.A【解析】品德发展的动力是儿童与青少年品德的内部矛盾。这种内部矛盾是指:在作为主体的儿童与青少年同作为客体的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与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同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就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
3.D【解析】移情是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又是十分强烈的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体验。
4.A【解析】品行不良行为的学生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醒悟、转变与自新三个阶段。
5.C【解析】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友谊以及在伙伴团体中的地位对学生来说更重要,他们不再取悦老师而是取悦伙伴,有些学生甚至开始检验和否定权威。
6.B【解析】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
7.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恩梅·伊伏特逊等人的研究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取决于学生对功课的注意和兴趣,他们提出了学生学业学习时间最大化的一些策略,如增加参与保持动量、保持教学的流畅性、管理过渡、上课时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等。
8.A【解析】课堂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一般有两种:
(1)获得老师或同伴的注意;
(2)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
9.D【解析】教师使用非言语线索能消除许多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而且不必中断上课。这些非言语线索包括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等。
10.D【解析】在德育过程中,德育目标由于具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因而成为检验德育活动成功与否,衡量受教育者品德发展情况,以及评价教育者德育业绩的直接依据。